第二十四章 炒 法
学习要点 :
①掌握炒法的概念及其分类,包括清炒法(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
②掌握牛蒡子、山楂、荆芥、苍术、白术、斑蝥、鳖甲、马钱子、阿胶、蒲黄、莱菔子、槐花等代表性的药物的炮制方法、质量要求、炮制作用与现代研究。
③熟悉王不留行、栀子、枳壳、芥子、苍耳子、僵蚕、穿山甲、水蛭等常用药物的炮制方法、质量要求与炮制作用。
④掌握固体辅料的作用与常用量。
⑤掌握清炒法与加辅料炒的目的及其火候。

A型题
1.下面哪个药物本来没有止血作用,炒炭后则具有止血作用
A槐花
B地榆
C鸡冠花
D荆芥
E白茅根
2.加辅料炒不包括( )
A土炒
B米炒
C酒炒
D蛤粉炒
E滑石粉炒
3.下列哪种药物不用麸炒法
A山药
B白术
C僵蚕
D斑蝥
E枳壳
4.王不留行炒爆标准以完全爆花者为( )
A80%以上为宜
B75%以上为宜
C70%以上为宜
D65%以上为宜
E60%以上为宜
5.下列哪味药不是采用清炒法炮制
A槐花
B莱菔子
C蒲黄
D白术
E苍耳子
6.干姜炒成炮姜后的作用是( )
A温中散寒
B温肺化饮
C回阳通脉
D温脾燥湿
E温经止血
7.下列哪味药炮制的目的不是为了降低毒性( )
A附子
B藤黄
C巴豆
D延胡索
E斑蝥
8.王不留行炒爆的目的是( )
A降低毒性
B减少刺激性
C矫臭矫味
D利于储存
E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9.炒黄的标准不包括( )
A表面黄色或较原色深
B内部焦黄色
C爆裂
D发泡鼓起
E透出药物原有气味
10.麸炒法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投入药物的标准( )
A麦麸微热
B麦麸烫手
C麦麸起烟
D麦麸稍黑
E麦麸炭化
11.古人利用炮制方法降低苍术燥性的科学道理是( )
A降低挥发油的含量
B降低生物碱的含量
C降低强心苷的含量
D降低鞣质的含量
E降低黄酮的含量
12.米炒斑蝥降低毒性,是利用了斑蝥素的( )
A升华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
D遇热分解
E蛋白凝固
13.制鳖甲砂炒后应投入( )
A醋液中稍浸
B水液中稍浸
C酒液中稍浸
D盐水中稍浸
E姜汁中稍浸
14.马钱子炮制的最佳条件( )
A温度200℃—210℃ 时间3—4min
B温度210℃—220℃ 时间2—3min
C温度220℃—230℃ 时间2—3min
D温度230℃—240℃ 时间3—4min
E温度240℃—250℃ 时间3—4min
15.山楂的炮制品中对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的是( )
A炒山楂
B土炒山楂
C麸炒山楂
D米炒山楂
E焦山楂
16.山楂炒焦可增强( )
A活血化瘀作用
B止血作用
C治高血脂症作用
D消食止泻作用
E酸涩收敛作用
17善于活血化瘀治高血脂症、冠心病的是下列( )山楂
A炒山楂
B生山楂
C米炒山楂
D焦山楂
E山楂炭
18.焦苍术的作用为( )
A化湿和胃
B走表祛风湿
C健脾燥湿
D固肠止泻
E行气宽中

B型题
(1-4)
A麸炒
B砂炒
C米炒
D蛤粉炒
E滑石粉炒
1.斑蝥应( )
2.象皮应( )
3苍术应( )
4阿胶应( )
A100:10~15
B100:20
C100:25~30
D100:30~50
E100:40~50
5.米炒党参时,药物与辅料用量比为( )
6.土炒白术时,药物与辅料用量比为( )
7.麸炒枳实时,药物与辅料用量比为( )
8.蛤粉炒阿胶时,药物与辅料用量比为( )
A炒黄
B炒焦
C炒炭
D滑石粉炒
E砂烫
9.水蛭应( )
10.牛蒡子应( )
11.槟榔应( )
12.大蓟应( )
A活血化瘀
B 消积化食
C 消食止泻
D 止血止泻
E治高血压
13.炒山楂长于( )
14.山楂长于( )
15.焦山楂长于( )
16.山楂炭长于( )
X型题
1.炒炭时的注意事项为( )
A炒炭时多用武火
B炒炭时要存性
C炒炭时要全部炭化
D炒炭时要全部灰化
E炒炭时花、草、叶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2.马钱子砂炒后( )
A马钱子碱比士的宁破坏的多
B质地变脆,易于粉碎
C便于除去绒毛
D制后可降低毒性,可供内服
E镇痛作用增强
3.山楂常见的炮制品为( )
A山楂
B炒山楂
C焦山楂
D山楂炭
E米炒山楂
4.栀子炒炭的目的是( )
A降低了京尼平苷的含量
B增强凉血止血作用
C降低对胃的刺激性
D增强了清热除烦作用
E增强了利湿作用
5.用米炮制的药物有( )
A斑蝥
B白术
C苍术
D党参
E红娘子
6.用滑石粉炮制的药物有( )
A象皮
B黄狗肾
C阿胶
D刺猬皮
E水蛭
7.砂炒马钱子时,炒至什么程度出锅
A中间略鼓
B表面黑色无绒毛
C质地坚硬
D断面棕褐色
E中间有裂隙
8.蒲黄炒炭时应( )
A用文火加热
B用中火加热
C炒至棕褐色
D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
E取出晾干
答案
A型题
1.D
注解:某些药物炒炭后则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如鸡冠花、槐花、地榆、白茅根等。有些药物本来没有止血作用,炒炭后则具有止血作用,如荆芥、丹皮等。
2.C
注解: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粉炒,不包括酒炒。
3.D
注解:斑蝥是用米炒。
4.A
5.D
注解:白术是用米炒或用麸炒。
6.E
7.D
8.E
9.B
注解:炒黄(包括炒爆)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逐出药物固有气味,不包括内部焦黄色。
10.C
注解:麸炒法的操作方法是先用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麦麸一般用量为药物每100kg用麦麸10-15 kg。
11A
注解:炮制研究表明,苍术挥发油对青蛙有镇静作用,并略使脊髓反射功能亢进。大剂量可使中枢神经抑制,终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可见过量的挥发油对生物体是有害的,故古人利用炮制方法降低挥发油含量,除去其“燥性”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12.A
注解:从斑蝥素的理化特性来说,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 110℃,米炒时锅温为128℃,既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又不至于温度太高致使斑蝥焦化,所以米炒斑蝥因斑蝥素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减弱,同时,从米色的变化,可以很准确地指示斑蝥的炮制程度。
13.A
14.D
注解:研究指出:当温度在230 ℃-240℃和时间为3—4min时士的宁转化了10%-15%,马钱子碱转化了30%-35%,而此时土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异型和氮氧化合物含量最高。如果低于该炮制温度和少于该炮制时间,士的宁则不易转化成异型和氮氧化物,士的宁减少甚微;如高于该炮制温度和延长该炮制时间,士的宁、马钱子碱,连同生物碱的异型和氮氧化合物等马钱子中大部分成分将一同被破坏,因此,上述温度和时间是马钱子炮制的最佳条件。
15.E
注解:药理作用表明,生品或炒品使小白鼠的消化能力明显增强,生品或焦品对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
16.D
17.B
18.D
B型题
1.C
2.E
3.A
4.D
注解:本题为99年考题
5.B
6.C
7.A
8.D

9.D
10.A
11.B
12.C

13.E
14.B
15.A
16C
X型题
1、ABE
注解:炒炭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炒炭要求存性,“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荆芥、大蓟等。
2、ABCD
3、BCD
ABC
注解: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多用于各种出血证。化学研究表明,以栀子中京尼平苷为指标,用薄层扫描法对栀子及其炮制品进行分析比较,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栀子仁中,壳中含量甚微,炒栀子和焦栀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品比炒品更明显。
5、ADE
6、ABDE
7、ACDE
注解:砂炒马钱子是将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大小一致的马钱子,不断翻动,至外皮呈灰褐色,内部鼓起小泡时,取出,筛去砂,放凉,除去绒毛。砂炒马钱子应中间略鼓,表面灰褐色,无绒毛,质地坚硬,断面棕褐色,中间有裂缝,无臭,味苦。
8、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