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与高职院校发展
时间:2010-10-20    查看次数:     
T 浏览字号
核心竞争力与高职院校发展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郑荷芬 倪志明)
   
    [摘要]: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战略管理学最前沿的主流学派,也是企业界普遍认可的战略思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多数企业把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成功的法宝。受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启发,本文认为应从办学理念、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合作办学与合作教育、学习型组织、 A才培养模式等五个方面入手来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办学理念;管理创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既是高等教育,又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的高职教育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数量突破1100所,而本科院校仅700所,高职教育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的份额已经不是用“半壁江山’’可以形容的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虽然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院校中占数量优势,但在社会评价中却是被看成高考差生念的学校。与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本科教育相比,才发展20多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无疑是小字辈。“学生择校读书,单位择校用人”的状态使“年轻”的高职教育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入世后,毫无疑问,中国的教育市场将加大开放,而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衔接紧密的教育类型,也将全部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中. WTO的经济运作形态将对高职教育产生重大的辐射,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会愈演愈烈.不仅面临着争创“国内一流高职学院”、“示范性高职学院”等的国内竞争,而且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竞争中,许多高职院校茁壮成长,但是,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它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相反,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逐日凸现。众所周知,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来的,其在办学理念、体制结构、办学机制、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固有的“劣根性”已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想自我突破,取得进一步发展,把职业教育这块蛋糕做大,在更激烈的竞争中制胜,必然涉及竞争力。而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核心竞争力。所以如何培植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不容回避的议题。吸收和借鉴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成果.积极探索培育和增强我国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对于增强我国高职院校的竞争实力,创造竞争优势,保证高职教育能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核心竞争力理论溯源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战略管理学最前沿的主流学派,也是企业界普遍认可的战略思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大多数企业把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成功的法宝。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商业管理研究院的管理学教授C.K.普拉哈拉德(C. K•Prahalad)和英国伦敦商学院的战略管理学教授C•哈默(C.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论文中率先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术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它使公司在某一特定领域内成为领先者。为了更加形象地解释核心竞争力理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打了个比方,他们说:“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能力就像树根,核心技术就像树干,产品就像树枝,果实和叶子才是树上的最终产品,没有根部的营养和水分,树干就会枯萎,果实和叶子荡然无存,正因为有了根部提供水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才确保了树干的体魄不断的强壮,叶子和果实才能生长或成熟丰润.因为枝繁叶茂大树参天,所以它能笑傲风雨”。“树型理论”生动形象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如何培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所学校办学要上层次和水平,要有发展的效率和成功率,要做大做强,核心竞争力是重要筹码。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独有的、难以被人模仿的、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形成并深深融人高职院校内质中支撑高职院校竞争优势,使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系统,简而言之,就是指能做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的能力。但是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不是想拥有就能拥有的,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一所学校需要从办学理念、战略定位、组织重塑、合作办学与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五个方面去构建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组集合体,但并非以上五个方面简单的叠加,而是以上五个方面有机整合、整体优化的结果,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如果只做好其所推崇的那件事是远远不够的,绝对不可能高枕无忧,单一因素既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只不过是为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手段而已,他们本身并不是也不应该是目的;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核心竞争力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的、随时间流逝不断调整的、不断变化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边学边干,不断试错,不断探索。
     (一)办学理念
     海涅曾经说过,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象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这句话说明了理念领先的重要性。海尔总裁张瑞敏就认为海尔的成功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理念,他说:“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同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办什么样的有别于他校的学校和怎样办出有本校特色的学校的理性认识和哲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反映一所高职院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具有指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能规范师生的行为,指导师生实践,培养师生向上精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支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高职教育的旗舰;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零距离”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31所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30所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02年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以提高教育质量求生存,以办出学校特色求发展,以加速内部改革争一流”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教育部第一批确立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走产学研结合办学之路”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正呈现出后发优势。以上例子证明,高职院校只有构建了独特的办学理念,才能进一步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高职院校确立办学理念后,不能只停留在面上,务必要与全校教职工建立共同愿景,上下拧成一股绳,落实到全校每个成员的自觉实践中。这是在当今高职院校竞争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战略定位
    战略的原意是指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决定指导某一全局的规划和策略。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外,还要有科学定位的战略选择。高职院校为自己定位,要侧重五个方面的定位,即学校层次定位、招生定位、学生就业定位、特色定位、竞争定位。高职院校只有科学定位,办学中才不会出现浮躁现象,办学者才会认认真真去实践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注重办学特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的正确定位既是办学目标的正确选择,也是办出学校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前提。高职院校定位的选择是院校的战略决策内容,应在学院管理、教学层充分讨论和论证,反复研讨形成共识,为办出学院特色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走内涵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坚持以教育科研促教学创新,努力探索“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现代化的教育内容、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培养现代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明确了如下定位:
    发展目标定位:坚持职业教育方向.以“服务浙江经济、突出技术教育、创建一流学院”为办学目标;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具有高职教育示范作用水平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高等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基地。
    办学层次定位:以高等职业教育3年制为主体;同时适量发展成人技能培训和试办国际市场认可的技师培训项目;举办专科层次的国际合作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适应先进制造企业需要的掌握实用技能和高新技术技能的从事生产第一线解决关键性技术和工艺工装的银领人才或适应浙江创造需要的管理能力、创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创业者。
    产学研定位:学院与行业学会、行业企业建立互动双赢产学基地,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先进技术、实用技术互动双赢技术推广基地,学院力争成为浙江省中小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促进中心。目前学院已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 35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合作伙伴关系,为华立集团、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等省内50多家企业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已成为省教育厅中职师资培训基地、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杭州分院培训基地、省劳动厅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近年来学院取得6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5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50余项;近两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类学术性杂志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19篇。
    服务定位: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积极主动为“浙江制造、浙江创造”服务。
    就业岗位定位:就业率高,近5年学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2005年更是达到了98.5%。就业质量高,重点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多数在起薪高、技术要求高、企业知名度高的银领岗位,中外合作专业实现国际就业。
    专业定位:瞄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机、电工科类为主,兼顾经管类、设计艺术类。
    水平定位:打造“浙江机电”品牌,机电类重点专业达到全省卓越水平、国内领先水平;其它专业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人才培养综合水平争取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六位。
    学院科学的办学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育学院发展核心竞争力、实行重心下移、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日益呈现出自身的特色,赢得了学院发展的大好机遇,呈现出“出口畅、招生旺”的良好办学氛围。
    (三)组织重塑
     传统上.人们一般倾向于把组织狭义地理解为制度,而且认为它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是从属于战略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独特的组织能力似乎更能为竞争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组织能力的概念是大多数资源理论的核心内容,组织能力不仅包含了公司形式,还包括了组织过程和功能。它与核心竞争力在概念上产生了一种更为直接和动态的联系。
    1.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D.C.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把阻碍合作进行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的“游戏”规则,其本身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制度应不断得到创新,避免产生制度刚性而抵制变革。有了好的制度,才能保证组织良好的运行和有效率。
    众所周知,多数高职院校脱胎于中等专业学校,原先运行的制度、模式,已无法适应进入WTO时代蓬勃发展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要注重制度创新,探索一种符合社会潮流且能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制度。办好一所高职院校,关键在于如何进人、如何留人、如何用人。人才是发展之本,高职院校要坚定地创新人事制度这一关键性制度,从行政主导走向学术主导,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制度,因为有了好的教师就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指导。有了好的教师,就能出高水平成果,也就给学校带来了声誉,带来研究经费和其他社会资源。我院出台了“教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制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举办了“实践教师动手能力比赛”、“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这些人事制度的创新影响是深远的,使教师意识到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抓住了人事制度创新这一环节,就牵住了学校体制的“牛鼻子”;建立培训制度,定期选派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到国内外企业和高校培训、深造。我院先后派出80多位教师到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或专业进修。教师访学、进修期间所形成的丰富研究成果表明,高起点教科研队伍的培养是促进教育科研重要的人才保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机制,如我院加大了职称评审中校外同行专家评审的份量(如扩大校外评审专家人数),保证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摒弃人才培养和选拔上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实行干部年轻化、职称年青化制度;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推行分权、授权制;营造一种允许和鼓励想象的气氛,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鼓励教师的敬业爱岗和创新探索精神;营造宽松的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生存、发展的学术环境,使教师付出的努力得到公正的回报.使教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使教师不但精力充沛而且充满热心地对待工作,鼓励教师与直接领导较频繁的沟通,使教师得到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定期而准确的反馈;以成功的机遇、成功的认可、具挑战性的工作激励教师,教师失误时,得到的是培训、鼓舞和改进机会而不是批评,教师有怨气时,可以向任何相关的人报告。我院的领导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当面交流,倾听大众的心声,同时开通了院长信箱,教师可以书面形式与学院领导交流,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我院每学期举行新教师座谈会,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相信这样做,能不断地造就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能有效地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能吸引并最终留住人才;也将会产生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和一流的管理。
    2.管理创新
    高职院校要注重管理创新,实施和推广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知易行难。我们要摈弃中等专业学校时代那种经验式、粗放式、家长专断式的随意管理,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学院内部规章制度,以法治校,最大限度减少“一手软,一手硬”、“一事一议”现象,始终遵循“法治第一,人治第二”原则。管理的关键在于用人,使“平凡的人”也能干不平凡的事。就人事管理来说,如今形势的发展迫使高职院校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与学校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教学管理来说.管理工作更要服务于学校的使命,实践学校的理念,其价值体现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知识的创新上。要加大教改力度,因材施教,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良好的激励措施,使教师全身心投入科研与教学工作。
    3.组织机构的变革
    要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学校以提高效率。高职院校要注重组织机构的变革,因为这经常是建立起一个推动学习的制度安排的起点。哈佛商学院的罗莎贝恩.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认为未来的组织变革应当恢复以人为本,他认为未来组织的变革将由六个重要的转变组成,而每个转变都包括着重要的人文因素,这六个转变是:在人员配备原则上,从臃肿到精简的转变;在组织结构形式上,从垂直到水平的转变;在劳动力的使用上.从一统化到多样性的转变,即工作中使用越来越多的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在权力的源泉上,从以职务或职位为基础向专家和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转变;在员工的忠诚感上,从对公司的忠诚转向对价值流小组的忠诚;在企业成员的职业财产方面,从组织财富向名誉财富的转变,即个人的成功和对组织的适应不是依靠自己在制度化的企业中的经验和关系网,而是依靠可移动的技能及信誉(R•莫斯.坎特,1997)。R•莫斯.坎特的这一观点对高职院校进行组织变革能起到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要提供足够的维持竞争优势的源泉,关键在于组织结构是否足够的开放,能够让管理者的知识与学习心得在整个学院内流动,而不管它们来自何处。
    4.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培根有句历久弥新的格言——知识就是力量,日本管理大师原野也曾说过,一个唯一能够肯定的东西,就是在什么都不能肯定的经济世界里,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源泉是知识。彼得.圣吉 (Peter Senge)认为,要使企业能适应不断变革的未来环境,就要求企业的成员和企业本身要不断的学习,成为学习型的组织。他提出通过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团体学习的五项修炼的融合,把企业缔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1990)。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把高职院校也建成学习型组织,创造相互学习的氛围,倡导终生学习理念。学习型组织能有效地改进教职工现有的思维方式,培养教职工新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错误、修正错误,通过互相影响、启发,释放出他们郁结已久的激情,迅速形成一致的认识,进而增强效率。学习型组织也能增强高职院校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使他们明白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努力学习,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就会被时代淘汰。“温水煮蛙”这一经典例子就很好说明了个人或组织缺乏忧患意识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因此,当务之急,高职院校要按照学习型组织认真地改造自己。当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它能促进生成和维持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合作办学与合作教育
    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除了从内部专长的培育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还应从外部的途径加速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首先,应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之间可以通过教育合作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组成战略联盟,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口合作,同时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承接课题,开展联合攻关,进行协作竞争,从而取得双赢的结果。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做法——合校并校,实行强强联合、强弱联合,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高职教育联合舰队。
    其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社合作教育模式,让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走产学研办学之路,把人才培养工作深深扎根于产业之中。我院与省内一成长型的民营企业——景文集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开设了人才订单培养班——景文集团企业管理专业班,开创省内工科高职院校开展文科专业人才定单培养的先河,学生体验到在学校难以经历的培训氛围,学到了在学校里、课本上学不到的业务技能,为实现校企“零距离”、理论与实践“零间隙”、毕业上岗“零过渡”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最后,积极开展中外校际合作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国内国际声誉与地位,提升国际化水平。我院力图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以提升竞争力,已与澳大利亚的博士山TAFE学院合作,开办国际贸易、数控技术中澳合作班。
    (五)人才培养模式
    在竞争日趋剧烈的今天,高职院校要想获得成功,获得社会的承认,没有自身所依赖的生存和发展的强项,想长时间居于领先地位很困难。高职院校欲长期稳定发展,需要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而市场经济之下,还有比产品更重要的吗?高职院校应按照国际上通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管理的规律转变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立校,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
    我院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这种理念渗透于教学计划和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发挥禀赋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我们的实践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三项技能(通用技能、专向技能、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形成了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重在综合的实践教学特色,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获取专业技术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上,以此推动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院毕业生持有“双证”比例已达到95.8%,其中不少毕业生持有多种证书,受到了教育部周济部长的肯定与赞扬。我院的校内实践基地设有13个技术中心, 74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的数控技术实训中心已建成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机电技术训练中心已是省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这样优越的教学硬件造就了我院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可从参加各类大赛中所得的硕果中反映出来:2003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2005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浙江省一等奖、2004年浙江省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获省一等奖、2004年浙江省数控技能大赛获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 2003年浙江省大学生“迪光杯”多媒体竞赛获二等奖、200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2004年计算机“颐高杯”计算机调试员技能大赛浙江省学生组第三名、2005年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005年全国模具大赛获得两个金奖、一个银奖。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更好地服务浙江经济,我院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校内高新技术培训基地,主要有与西门子南京分公司合作建设的西门子数控技术应用培训中心、与以色列CIMATRON公司合作建设的CAD/ CAM软件浙江应用培训中心、与美国SIKMONS (西蒙)综合布线培训实训室、美国HONEYWELL (霍尼韦尔)公司智能楼宇BS系统综合实训室、美国CISCO(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日本OMRON (欧姆龙)大学生实验室、杭州科技局合作建设的 CAD技术推广应用培训中心、与浙江大天公司合作建设的大天系列软件应用培训中心。这些校内高新技术培训基地为我院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环境保障。我院培养的毕业生因实践能力强,与岗位无缝对接,得到了企业普遍的认可。的确,在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质量将成为社会衡量高职教育价值的主要尺度,构成了高职院校存在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边学边干,不断试错,不断探索。要从办学理念、战略定位、组织重塑、合作办学与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角度人手,将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于培养核心竞争力上。高职院校有了核心竞争力,就一定有优质的毕业生.就一定有高的就业率。反过来,优质的毕业生、高的就业率,是核心竞争力的市场反映,由它们?ˉ以检验高职院校是否有核心竞争力。许多高职院校在现行体制框架内做多种多样的创新尝试,在引进人才、国际合作、考核与激励等方面都有许多积极的措施,其共同指向是使学院的内部人才市场逐步与外部人才市场接轨,国内教学体系逐步与国际规范接轨。循着这条路走下去,渐进改革,边际演化,积小胜为大胜,锲而不舍,相信最终能达到顶点.成为一流学院。
                                                                                   
                                                                                         (来源:《职教论坛》)
上一篇: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第四届技能大赛
下一篇: 未来15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政策选择
机构设置  |  教务管理  |  科研动态  |  师资力量  |  质量工程  |  相关下载  |  教务管理系统  |  规章制度

学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海子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电话:0871-68625588 68625589(传真)

移动微信
学院微站
Copyright©2010-2012版权所有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滇ICP备12006809号-1 云教ICP备1206019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938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